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開新局
- 编辑:仙露明珠網 - 67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開新局
◎記者 高誌剛 郭成林
今年以來,新“國九條”等係列重磅政策的發布,激活了並購重組的市場活力,上市公司重組交易風起雲湧,高潮迭起。
在12月27日舉行的上證ⷦ𐴦𘊥𘂥 쥏𘩫質量發展大會上,並購重組成為企業家們熱議的焦點話題。
“並購六條”出台以來,並購重組持續升溫。董事長楊國平對這一政策機遇頗有感觸:“中國資本市場經過30多年的發展,上市公司數量已超過5000家,數量相當可觀,但關鍵還是要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。監管層麵鼓勵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做大做強,我們要繼續抓住這一機遇。”
與會的演講嘉賓也都論及並購重組議題。如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誌平表示,“上市公司要積極開展並購重組”;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、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表示,“並購是上市公司質量提升最重要的途徑”。
並購重組風起雲湧
今年以來,並購重組利好政策頻出。尤其是9月24日“並購六條”發布後,資本市場積極響應,超百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重大資產重組計劃或重組進展情況,其中既有“硬科技”企業強強聯手,也有央地國企謀求做大做強,還有跨界收購、“類借殼”等創新型收購案例。
12月29日晚間,發布公告稱,為進一步實現核工業裝備製造業務的整合,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,公司接到中核集團的通知,正在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。本次交易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。
還有一批具有創新性、示範性的科創板並購重組案例漸次落地。例如,收購標的資產估值溢價率超過900%,采用市場法確定交易價格,針對不同類型股東實施差異化定價,收購麥歌恩時以分期支付和競業限製取代業績承諾等。這些案例體現出重組估值的包容性,定價模式和交易安排更加靈活多變。
值得注意的是,自6月“科創板八條”發布以來,上交所加快完善製度機製、推動典型案例落地。科創板共新增披露近60單產業並購,單數同比增長一倍,交易金額超130億元。
在東方國際集團董事長童繼生看來,當前A股市場並購重組已進入活躍期,在政策、信心“兩頭熱”之時,要增加上市公司本身的“內在熱”。
“公司一直在留意好的並購標的,能對公司管線品種起到互補作用,或能實現強鏈補鏈的效果。”董事長鄭漢傑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。
另一家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副董事長張慶介紹,公司先後經曆了3次並購重組,2017年並購了河北雙吉化工有限公司,2019年並購了“威遠資產組”,2020年收購了全球殺菌劑傳奇產品“大生”中國區的品牌資產、技術配方、工藝及業務。
“利民股份將堅持通過內涵式和外延式發展並重的舉措提升公司質量。”張慶對記者說,“公司非常看重資產重組這一工具,將根據行業、企業發展的需求適時用好這個工具。”
而北交所首單以發股方式實施的重組項目也已發布。11月26日,北交所上市公司發布公告,擬通過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實控人旗下的五新重工、興中科技兩家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。
政策“組合拳”激發活力
從中央到地方,從證監會到交易所,再到上市公司協會、證券公司、中介機構,監管層持續出台政策、措施鼓勵支持並購重組,不斷提升上市公司向“新”提質的加速度。
對此,董事長王國強表示,“並購六條”等新政簡化了並購的流程,激活了並購市場。
近日,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文件中,並購重組作為本輪央企開展市值管理“價值創造”主工具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明確。
同時,上海、深圳、四川等多地政府也紛紛出台政策,將並購重組作為推動上市公司提質發展的重要抓手。如上海市日前發布了《支持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行動方案》,把聚焦新質生產力、強鏈補鏈、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等作為主要方向。
“可以預見,2025年並購市場將繼續火熱。”投行董事總經理、保薦代表人何俁表示,隨著央地層麵並購政策的不斷細化和落地,預計2025年並購數量和交易金額將超過2024年,屆時央地國企“巨無霸”級別的並購與其他“小而美”的並購將並駕齊驅。
副董事長盧家紅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公司穩健發展需要“內外兼修”。在內部,公司將持續推進技術創新;在外部,公司將密切關注產業鏈的上下遊動態,探索在產業鏈中實現協同增長的戰略合作機遇。
鼓勵與規範並重
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當下,監管層積極鼓勵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注入優質資產,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壯大。
然而,鼓勵並購重組,並不意味著放鬆對“忽悠式”重組、內幕交易、關聯交易輸送利益等行為的監管。
童繼生表示,“並購六條”的重點並非在上市公司“殼與殼之間的調整”,而是在公司內涵、產業技術競爭力的提升。
12月27日晚間,滬深北三大交易所發布公告,對上市公司證券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進行修訂,並公開征求意見。本次修訂一方麵是配合新公司法落地實施,另一方麵是嚴格再融資審核把關,加強對上市公司發行上市活動的監管,壓嚴壓實中介機構責任,對審核把關機製相關規定進行了針對性的調整優化。
記者注意到,在強化自律監管手段方麵,再融資業務的處罰力度基本上與IPO看齊,即對中介機構及相關人員的“資格罰”上限從3年提高至5年。
近期,上交所和深交所均多次強調,從嚴監管盲目跨界並購交易、嚴厲打擊“重組套利”市場亂象,始終對各類“借重組之名、行套利之實”的不當並購交易高度關注、從嚴監管。
“我們一直在關注產業鏈上下遊整合的機會,但不會為並購而並購,而是要看是否有利於產業轉型升級,有助於提升關鍵技術水平,有助於提升公司盈利水平等。”董事長夏厚君告訴記者,“公司希望有機會遇到優質的項目,通過並購重組把公司做大做強。”
(本報記者劉怡鶴、霍星羽對此文亦有貢獻)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