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深入貫徹落實《交通強國建設綱要》《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》,充分發揮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的示範帶動作用,近日,交通運輸部遴選出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典型經驗共45項,其中南沙四期的“創新全自動化碼頭建造管理”作為典型經驗獲得推薦。

南沙四期作為交通強國建設首批試點工程、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新建造的全自動化碼頭,憑借自主創新攻克了多個行業難題,填補了業內空白,建立了江海鐵多式聯運全自動化碼頭建設的技術體係,為港口新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寶貴經驗,也為全球港口智慧化轉型提供了“廣州方案”。
敢為人先開辟“新局麵”
麵對全球自動化碼頭技術區域成熟但難以適配江海多式聯運的困境,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項目團隊敢為人先,突破傳統自動化碼頭垂直布局的局限,創新性提出了“堆場平行布局+內外交互區+北鬥導航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(IGV)+全自動化係統”的方案,成功解決了空間運營效率低、水平運輸設備精準激動能力不足、設備多任務協同調度管理複雜等難題,開辟了自動碼頭建設的新局麵。
自主創新鑄就“灣區芯”
南沙四期項目團隊從零開始,自主研發了全套信息係統。3年來,項目團隊進入了“白+黑”的攻堅模式,按照需求分析、模塊開發、仿真驗證、聯調測試的順序開展係統開發測試工作。經過50餘次封閉開發和7000餘次多場景測試,成功突破多式聯運動態調度和設備協同控製等技術難題,研發出適配江海聯運場景的智能生產操作係統——GZTOS“灣區芯”係統,涵蓋了船舶配載、設備調度、生產管理等全流程,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國外技術壟斷,為自動化碼頭裝上了“灣區芯”。
攻克高精度定位技術
自動化碼頭建設並非一蹴而就,南沙四期項目團隊迎難而上,將辦公地點搬至緊鄰堆場的簡易集裝箱板房內,日夜奮戰,連續攻關。經過將近3個月的調試和5000多次測試,成功攻克了IGV高精度定位、岸橋陸側自動化、IGV自動充電、IGV智能調度等一係列關鍵技術,累計取得了130多項國家專利和軟件著作權。其中,“北鬥+視覺+激光”融合定位方案將IGV定位精度由原來的15厘米提升到3厘米以內,為自動化碼頭高效運行提供了堅持保障。
填補空白實現“全球領先”
南沙四期的創新不僅體現在技術攻關上,還實現了多項全球和國內領先水平。
全球率先實現5g全覆蓋的自動化碼頭,通過“1+1+1+N”架構將5G專網與邊緣計算深度融合,徹底替代了傳統的磁釘導航模式,建設成本節省超過30%,通信效率也大幅提升。
擁有全球技術領先的北鬥導航無人駕駛IGV車隊,采用大功率動力電池快速充電技術,實現了“充電半小時,作業四小時”的高效作業模式。
國內率先大規模應用的綜合管溝技術,使港區管線入溝率達到65%,解決了港區管線管理複雜性的問題,並成功入選全國首批“平安百年品質工程”。
智慧港口書寫“中國答案”
2024年11月,南沙四期順利完成了全麵竣工驗收,正式進入全麵生產經營,企業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。通過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,南沙四期在智慧港口建設、自動化管理、綠色發展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果,榮獲2024年“亞太綠色港口”稱號等。這一實踐不僅為港口智慧化轉型提供可複製的技術路徑,更彰顯我國在交通關鍵領域自主創新的示範意義,為全球港口的未來發展提供了“中國樣本”。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