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五辣子
“皮五辣子”是揚州評話故事名,人們總以“皮五辣子”作為無賴的代詞。
“皮五辣子”的故事,原名“清風閘”,是揚州評話的傳統書目,它的主人公不是英雄豪傑,而是一個亡命之徒。它在江淮地區流傳甚廣,影響極其深遠。這個故事的作者叫浦琳,是清代乾隆時期的著名評話藝術家。故事的年代設定在宋朝,故事的地點設定為安徽定遠縣。但是,故事的作者卻是記載的活生生的清代生活。
作者浦琳,家住揚州西門街,家財諾大。由於當時社會製度不好,社會風氣不好,家庭教育不好,從小沾染了賭博的惡習,13歲父母雙亡,日夜聚賭,受其他老板欺騙將所有家產輸的分文不剩。從此流浪街頭,淪為乞丐,流浪八年,成為地方上的一個無賴之徒。同時他也曆盡艱辛對窮苦百姓的生活也有所了解,出於他未泯滅的三分天良,從不訛詐窮苦百姓,遇到窮人生活有困難他想盡天發訛富濟貧。偶然的機會,浦琳又從新發家,做了若幹年的善舉救濟窮人,有感於自己賭博敗家的經曆,為了勸告他人不要嗜賭,特地以自己的經曆創作了這部自傳體話本小說,告誡後人。
在浦琳淪為乞丐的八年中,經常出沒於茶館書場,也接觸了很多說書藝人,加之本人天資聰慧,無形當中學嘴學舌也學會了說書。《清風閘》這部書創作成功後,他親自下海演說此書,一炮而紅。此書成為當時當道的.新編的.現代的.反應流浪漢小市民商賈等生活的文學作品,也成為了中國第一部反應流浪漢生活的長篇文學作品。同時浦琳也成為揚州評話《清風閘》第一代宗師,流傳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曆史,現代作者在整理《清風閘》時改名為《皮五辣子》。
江蘇古籍出版社搜集整理出版了《皮五辣子》一書,便將這故事傳播了下去。
目前揚州曲藝團著名表演藝術家楊明坤老師播講的長篇評話《皮五辣子》堪稱經典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