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並適當“放權”。孩子的事情盡量讓孩子自己去處理,比如:整理自己的房間、製訂學習計劃等。同時適當“放權”,家裏的一些事務可交由孩子來製定,比如:節假日的遊玩路線、周六日的家庭活動等。
2、讓孩子自己選擇。少替孩子做決定,讓孩子自己選擇,盡量尊重孩子的選擇。其實這是在給孩子提供“練習做決定”的機會,如果從小沒有經曆過自己做選擇,將來對職業、生活方式、伴侶的選擇就會變得困難。
3、讓孩子獨立思考,表達出自己的想法。任何一個孩子,都是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,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。家長應該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、平等的個體進行交流,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。家長要學會與孩子交流,讓孩子能表達自己的想法,學會自主選擇。在問題麵前,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去分析和理解,從而鍛煉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。讓他們在日常小事中體會到成功的體驗,從而增強自己獨立處理事情的自信心,這樣在以後遇到更大的挑戰的時候不至於不知所措。
4、教孩子利用外部資源。當孩子來問問題時,可以引導孩子向另外的人請教。讓孩子知道,解決問題的途徑有很多,不必事事都依賴於父母。比如孩子的寵物生病了,孩子來問是怎麽回事?就可以說:去問問寵物店的老板,他們更專業;孩子的作業不會做了,可以引導他去問問老師或那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,求得他們的幫助;孩子換牙時產生的一些疑問,也可以說去谘詢牙醫。
免責聲明: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!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深挖消費潛力 銀發經濟提質擴容
今晚將因“封口費”案被宣判,特朗普或視頻出庭
Mysteel解讀:市場到貨減少下遊消費一般 電解銅庫存再度下降
康師傅早盤漲超4% 大摩維持“增持”評級
華為鴻蒙智家升級:支持打造 5.1.2 家庭影院、中控屏操控智慧屏開關機等
中國人壽:2024年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6717億元,同比增長4.7%